韩国一半车用LPG,中国为何仅7.8%?三大瓶颈待破局
2025-08-16 8条评论
导读: 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车辆,分为单燃料发动机汽车和两用燃料汽车(汽油/LPG切换)。其核心优势在于减排(较汽油车碳排放低15%-20%)和经济性(燃料成本比汽油低30%-40%)。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LPG供应、中游整车/改装系统制造、下游加气站及运维服务。
一、行业概念概况
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车辆,分为单燃料发动机汽车和两用燃料汽车(汽油/LPG切换)。其核心优势在于减排(较汽油车碳排放低15%-20%)和经济性(燃料成本比汽油低30%-40%)。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LPG供应、中游整车/改装系统制造、下游加气站及运维服务。
二、市场特点
- 区域分化明显:华东、中南地区因经济发达和政策支持成为消费核心区,东北为生产基地。
- 需求结构多元:民用燃料占主导(51.4%),车用占比偏低(中国约7.8%,韩国达48.3%)。
- 技术依赖进口: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技术等关键环节依赖海外,本土研发薄弱。
三、行业现状
- 规模与竞争:2018-2022年企业数量约120-150家,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占比超70%。百能国际等企业尝试布局LNG/LPG双线业务,但普遍面临亏损(如毛利率仅2.37%)。
- 政策环境:受beplay手机下载汽车补贴政策挤压(如2017年补贴调整),且LPGV未被纳入《beplay手机下载汽车推荐目录》。
- 痛点分析:
- 配套不足:加气站网络稀疏,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
- 标准缺失:技术规范不统一,改装车辆安全性存疑;
- 资金短缺:企业研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培训滞后。
四、未来趋势
- 短期:农村市场成突破口
- 天然气管网未覆盖区域(尤其华北、西北),LPG因灵活性和低成本成“煤改气”首选。
- 政府推动“气化农村”,LPGV在农用运输、公共交通领域潜力显著。
- 长期:化工原料需求挤压车用空间
- 丙烷脱氢(PDH)等项目扩张拉动工业用LPG需求,车用份额或进一步下降。
五、挑战与机遇
- 挑战:
- 政策挤压: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允许合成燃料)可能影响中国政策走向;
- 天然气替代:城市燃气管道普及加速LPG民用市场萎缩;
- 技术迭代:氢能、电动汽车冲击LPGV减排优势。
- 机遇:
- 成本优势:国际油价波动下(如特朗普政策或致油价下跌),LPG经济性凸显;
- 海外经验:韩国车用LPG占比48.3%,证明市场化可行性;
- 转型创新:探索“加油站+LPG加气”双模式,降低基建成本。
六、发展建议
- 政策端:推动LPGV纳入地方清洁交通规划,制定改装车安全标准。
- 企业端:
- 与中石化等合作,利用加油站网络布设加气点;
- 开发LPG-氢混动技术,应对脱碳趋势。
- 资金端:引入绿色金融工具,支持加气站农村覆盖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beplay登录中心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液化石油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beplay登录中心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液化石油汽车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中国液化石油气汽车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申明:
1、beplay登录中心研究报告是beplay登录中心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beplay登录中心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